说起农村宅基地这事儿,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自家那块地,能不能盖房、怎么盖房。张天佐作为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司长兼总畜牧师,在2020年那场新闻发布会上直截了当点明,农民建房得凭《农村宅基地批准书》和《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》这两张证。
这话一出,全国农村的建房规矩就多了一道硬杠子。这规矩是基于多年积累的经验和问题整改。宅基地关乎亿万农民的住房权益,也牵扯土地资源的分配公平。
张天佐的这段表态,源于农业农村部和自然资源部联合发的两个文件,直接回应了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的乱象,同时给合格需求开了绿灯。简单说,这两证就是建房的“通行证”,缺一不可。
为什么非得这么严?因为过去有些地方建房随意,侵占农田,影响粮食安全。现在的政策就是堵住漏洞,保障正道。这不光是文件落地,更是农村治理的一大步。
基层起步铸就的土地情怀
张天佐这个人,根基在河南禹州,那地方是黄淮平原的典型农区,土里刨食的日子他从小见惯。1963年8月出生,家里是普通农家,靠几亩地过活。
1984年7月他从河南农业大学毕业,学的是农业推广专业,一头扎进基层技术站当技术员。那时候的工作,就是天天到田头转悠,帮农民选种子、教施肥法。
没几年,1985年6月他入党,从此把个人路子跟农村发展绑在一起。起步阶段,他干过种植业管理,从县局到省厅,一步步往上走。
2005年7月升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,2006年10月转办公厅副主任,2008年5月又回种植业当巡视员。2013年12月正式接棒司长,2017年4月继续深耕那块地。
2016年4月,他出任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,那几年正赶上农业供给侧改革,他负责的政策解读和法规起草,直接影响了全国的农田布局。
转眼到2020年,张天佐调任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司长,主管范围更广,涵盖合作社建设和土地流转。2021年6月,他还兼上总畜牧师,管起畜牧业发展。
这一路走来,他参与过“三权分置”的推广,强调承包权保护农民权益,也推动过农业社会化服务,让小农户借力大平台。说白了,张天佐从技术推广到政策制定,每一步都踩在泥土上。
农业农村部这些年发的文件里,他的名字常现,像是2016年那场农业发展论坛,他讲中国农业产业政策改革,点出机遇在规模化和绿色化。2021年,他又在生产托管交流会上发言,谈怎么让服务惠及更多农民。这些经历,让他说话有分量,也让两证政策不是空谈,而是有底气的举措。
农村工作说难不难,说易不易,关键在落实。张天佐的定位,就是在部门间协调,确保政策从纸上落到田里。河南老家那片平原,或许还留着他早年的足迹,但如今他的视野已覆盖全国。
整治乱象中诞生的建房准绳
2020年7月31日,农业农村部和自然资源部同时下发两个通知,一个是《关于农村乱占耕地建房“八不准”的通知》,另一个是《关于保障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合理用地的通知》。
张天佐在发布会上说得很清楚,这两份文件直击痛点,前者划底线,后者开通道。八不准里头,最硬的几条是不准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建房、不准违背“一户一宅”规定超标建、不准城镇居民到农村买宅基地、不准下乡利用宅基地搞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。
为什么这么严?因为过去几年,农村有些地方建房失控,耕地被蚕食,粮食产能受威胁。国家统计显示,2019年全国查处违规建房超10万起,教训深刻。张天佐强调,整治不是一刀切,而是边堵边疏,合格的建房需求必须保障。
保障通知里,建房程序被细化成一整套链条。农户想建房,先向村民小组递申请,小组审核资格,比如家庭成员数、现有住房情况。过关后,村组织把关,乡镇再审批。
现场核实时,工作人员得去丈量位置,确保不侵农田、不超面积。批下来,就发两证:农村宅基地批准书管用地,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管规划。以前建房多靠口头约定,现在一表申请、合并办理,乡镇政府一手包办。
农业农村部数据,2020年文件印发后,全国受理建房申请超20万件,通过率在70%以上。这两证的推出,让建房从随意变有序。张天佐在后续讲话中反复提,宅基地是农民的福利,不能让少数人钻空子。2020年8月起,各地成立整治小组,拆除违规建筑的同时,加快确权登记。
到年底,农村地籍调查基本完成,摸清了全国宅基地底数,闲置的超2亿平方米被盘点出来。政策一出,基层执行有据可依,农民办事也省心多了。说到底,这不是加负担,而是防风险。乱占耕地少了,合法建房多了,农村土地用得更踏实。
五年实践里的改革脉络与实效
文件落地后,2021年到2025年,宅基地管理一步步深化。2021年7月,农业农村部印发《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指导意见》,张天佐在记者会上回应,强调从严盘活闲置宅基地,严禁违法转让。
各地响应快,山东、浙江等试点省份建起信息化平台,申请建房用APP提交,审核在线走。2022年11月,《农村宅基地暂行管理办法》出台,明确禁止强制收回村民合法宅基地,保护权益不打折扣。张天佐参与的培训班上,他讲过,改革重心在制度补齐,从取得到退出,全程管住。
2023年,全国推进第二批宅基地改革试点,覆盖更多县市,重点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,农民收益分成机制初见雏形。到2024年,农业农村部统计,违规建房案件降了40%,合法审批效率升了30%。张天佐在畜牧业会议上顺带提,宅基地跟养殖结合,能带动乡村产业。
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申底线,不允许城镇居民买农房宅基地,不允许退休干部占地建房。这跟2020年两证政策一脉相承,防的是投机乱象。
自然资源部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,全国宅基地确权覆盖率达98%,闲置地复垦超500万平方米。基层变化明显,河南禹州这样的地方,建房申请窗口人来人往,农民带齐材料,半天拿证。政策实效不只数字,还在民生。
2022年张天佐在FAO会议上谈中国经验,点出宅基地改革激发了乡村振兴活力,农民住房条件改善,村集体收入增了。广东、广西等地,结合旅游开发宅基地,吸引资金但不乱圈地。
问题也没少,个别地方审批拖沓,基层反映过。张天佐在2023年培训中直言,要简化流程,压实责任。五年下来,宅基地从散乱到规范,土地资源用得更科学。农民建房有章可循,权益更有保障。这改革不是一蹴而就,而是水到渠成。
宅基地前路上的权益守护与活力释放
宅基地改革走到今天,核心还是护农民权益、促乡村发展。张天佐多次讲,深化改革要守住红线,防止打着改革的旗号买卖土地。2025年,部里推动的第三批试点,聚焦数字化管理,用卫星遥感监控用地,违规早发现早处理。
全国看,2020年以来,受益农户超千万,新建住房多用钢筋混凝土,耐用又节能。闲置宅基地盘活后,部分变身社区工厂或民宿,村民分红实打实。农业农村部报告显示,2024年乡村集体经济收入中,宅基地贡献率升到15%。
张天佐在2024年讲话里说,改革要接地气,结合本地实际,别生搬硬套。像东北黑土地,建房限高防侵蚀;南方水乡,规划防洪。问题端倪还在,有些年轻人外出打工,宅基地空置多,部里正推租赁机制,让闲地不闲用。
长远看,这两证政策是起点,不是终点。张天佐的定位,让他在总畜牧师角色下,也管起土地与产业的融合。2025年,中央文件强调,宅基地要服务共同富裕,严管与善用并重。
农民权益是底线,乱占零容忍;发展空间是方向,盘活添活力。基层干部反馈,执行中多沟通,少生事端。全国宅基地面积超18亿平方米,用好这笔财富,就能稳住农业根基。
改革路上,张天佐这样的从业者,贡献了实干智慧。宅基地不只是块地,更是农民的安身立命之本。政策越严,权益越牢,乡村越有奔头。这事儿,说到底是为老百姓谋实惠,路子对了,日子就好过了。
好股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